在第二届汕尾市文艺奖评选的聚光灯下,一件青面白额、圆如锅盖的狮头作品从众多传统工艺品中脱颖而出。这件名为《盖仔狮》的扎作,为创作者谢秋宇赢得了民间文艺类金奖。令人惊叹的是,这件被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原型竟是海陆丰地区舞狮表演中使用了六百余年的民俗道具。从田间村头的傩仪法器,到斩获文艺金奖的文化符号,盖仔狮的蜕变背后,是一位手艺人二十多年的传承创新。
盾牌演化的“狮中之王”
盖仔狮在海陆丰民俗中享有至高地位。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碣石卫,由军士盾牌演化而来,因形似锅盖得名“盖仔”。青面白额、额镶八卦、眉书“王”字的面部特征,彰显着它作为“军狮”的威严血统。
海陆丰俚语“青面白额,狮班免掠”昭示其王者地位--“免掠”即“无需比试”。民俗规则中,若盖仔狮在某村表演,其他狮班只能静候其离场才敢进村;反之若盖仔狮突然闯入他狮表演,对方需立刻中止退避。这种源自军傩仪式的敬畏,使盖仔狮成为粤东地区独一无二的文化图腾。
六百年来,陆丰青塘村作为明代军人后裔聚居地,成为盖仔狮核心传承地。舞狮表演分为“行狮”与“打拳”两部分,前者展现狮舞韵律,后者则是真刀真枪的武术较量。青塘人直呼“打狮”,一个“打”字,道出尚武魂与狮艺的深刻交融。
破狮头点燃的扎作人生
谢秋宇与狮艺的缘分始于一场童年“奇遇”。十岁那年,他在放学路上捡到一个被丢弃的破旧小狮头。这个躺在杂物堆中的“宝贝”,被他如获至珍地带回家拆解研究。没有师傅指点,他便向编竹篮的匠人讨要边角料,用铁丝模仿捆扎;没有参考资料,每逢舞狮表演他就紧盯狮头,将细节烙印脑海。
初中时,他咬牙用40元买下一台廉价塑料相机,追着舞狮队拍照,洗出照片反复琢磨。这份痴迷被母亲斥为“虎狮癫”(当地方言,意为痴迷舞狮的人),却让他最终叩开本地纸扎师傅施文园的门。傅施文见他如此痴迷狮艺,便决定教他学习系统的扎作技术。从粗糙模仿到系统学习,破狮头点燃的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2016年,谢秋宇成立个人工作室,将扎作升格为毕生事业。二十余年间,他斩获国家级“山花奖”入围、省级金奖等十余项荣誉,其作品远赴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展出。2022年,他带着海丰麒麟走进央视《远方的家》;2023年,更应邀为西秦戏《麒麟夺锦》制作麒麟,助该剧斩获广东省第十五届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二等奖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新技术、新材料实现合理化创新
当谢秋宇决定以盖仔狮冲击第二届汕尾文艺奖时,他选择了一条“守正创新”之路。传统盖仔狮需先用泥土塑模,再层层裱糊十余重纸,工序繁琐且成品厚重易变形。谢秋宇大胆引入3D打印技术制作模具,虽单模成本高达数千元(远高于泥土免费取材),但精度误差近乎于零。脱胎后,他创新地在纸胎上涂覆树脂--此举使狮头重量减轻30%,强度却倍增,舞动时不再笨拙。
在细节处,他追求极致自然美学。狮头胡须弃用廉价绳带,改用真实牦牛毛,舞动时飘逸如活物;狮身白毛选用狢毛替代人造纤维,光泽与柔顺度焕然一新。眉毛制作更显匠人心力:将木屑、面粉、胶水混合后手工搓成数百粒丸子,按大小顺序逐颗排列粘贴再以树脂加固,耗时数日只为呈现毛流的天然层次。
最颠覆性的创新在眼部。传统画法以白底黑瞳加红点简单处理,谢秋宇运用美术功底,以明暗渐变手法绘出3D立体眼球,瞳孔深浅变化宛若活物。当作品亮相,观众惊呼:“这眼睛是买的成品吧?”
谢秋宇表示,在保留传统盖仔狮特征的基础上,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合理化创新,正是其制作的盖仔狮推陈出新、斩获金奖的关键。
磐石般的坚守换来“狮王”华丽转身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就是那块不动的石头。”谢秋宇如此自喻。每件盖仔狮需近一个月精工细作,当同乡纷纷外出谋生,他守着年产量仅12件的狮头工作室,不断的为狮头扎作创新实验。其中材料实验如孤勇者的冒险,他经常赴广州采购新型材料回来试用,试用成功便留作创新,试用失败便血本无归。
苦心人,天不负。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坚持正悄然改变行业生态。过去狮头被视为廉价道具,如今舞狮队愿高价定制精品,将其视作“村之颜面”供奉于狮馆;过去舞狮重武术轻造型,如今谢秋宇配套设计的狮裤、狮鞋已成行业标配。从北京长城展览到深圳文博会,盖仔狮正以艺术身份走向更广阔舞台。为降低学习门槛,他还计划将3D建模、树脂配方等创新技术系统整理成教材,同时探索文创转型:盖仔狮圆润造型极具辨识度,可开发冰箱贴、钥匙扣、摆件等衍生品。
如今,谢秋宇的获奖作品被永久陈列于汕尾市博物馆,玻璃展柜中,青面狮头上的八卦纹与“王”字依然闪耀着明代军傩的荣光,而3D打印的精密轮廓与牦牛毛的天然弧度,却诉说着传统与当代的奇妙共生。
在海陆丰祠堂前,盖仔狮依然在铿锵锣鼓中腾跃起伏。不同的是,舞狮少年们如今身着统一设计的狮裤狮鞋,手中狮头的眼眸流转着深浅有致的立体光泽--这些细节的改变,正源自一位手艺人二十多年的孤守。当谢秋宇带着学生将盖仔狮造型刻进文创产品时,六百岁的“狮王”悄然完成了从民俗符号到文化IP的华丽转身。
撰文:黄镜群
通讯员:蔡佳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