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名家荟萃 传统文化 文化刊物 文化活动 艺术收藏 非遗文化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地方分站
非遗文化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正文        
从这里看陕西新一代国画创作的崛起
发布者:乔岗 发布时间:2010/8/11 16:51:55 阅读:934次 来源:本站整理 双击自动滚屏

从“水墨风华”15人画展 

  看陕西新一代中青年国画创作的崛起

     作者:李梅

  8月15日,由陕西省美协主办、陕西省各大高校艺术学院及省、市国画院的15位中青年教师和学者一起联合,在高新力邦艺术港举办首届“‘水墨风华’——15人展”,将自己的创作向大家展示,宣扬他们对当代国画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在美术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和关注。省美协领导王西京主席给予了此次画展充分的肯定和支持,鼓励青年画家搞好绘画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为陕西美术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作为全国的国画创作大省,近代以来,以石鲁、赵望云、何海霞等为代表的长安画派大师云集,影响巨大;当代,以刘文西为领军人物的黄土画派又再次屹立于艺术的潮流巅峰,两杆大旗已成为中国西部美术的标杆。此外,王西京、王子武、赵振川、崔振宽、苗重安、王金岭、江文湛、张之光、陈国勇等陕西老一辈名画家更是群星闪耀,撑起了陕西美术的熠熠星空。

    这种大的语境下,陕西美术的中青年一代国画家无疑是长期处在默默成长、关注较少的状态之中。作为陕西国画“承上启下”、肩负“传道解惑”重任、在陕西各大艺术机构已成为中坚力量的他们,是如何在默默成长和创作?对当代国画又有怎样的理解和追求?此次画展,命名“水墨风华”,意义何在?通过这次展览,又想呼吁和展示些什么?

    本期,就让我们走近这个展览和其中一些画家——

                                                                  命名“水墨风华”  意义何在?

    此次画展策展人之一、青年画家、西安美院王锐博士介绍,此次画展命名“水墨风华”,原因有二。首先,众所皆知,“水墨”是传统中国画的特质和基本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华”一词意蕴深厚,古语里“风华”就是风采才华的意思。清代黄宗羲在《留别海昌同学序》中曾说:“诸子风华掩映千人,多廊庙之器。”画展以“水墨风华”命名,更多是借古喻今,希望以国画形式展示陕西青年一代国画家的风采、才华,以此弘扬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王锐说,如果这次展览仅仅局限在一次展览本身的话,那它没什么特别意义。但展览的深远意义不限于此。他介绍说,陕西是个文化大省,底蕴深厚,前辈们做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如果要把陕西做成文化强省,那就还需要大家联合起来共同奋进,尤其是中青年这只中坚力量,绝不能只靠个人的超常天赋去单打独斗。更需要一个群体齐心协力共同来做好这件事,只有这样,才会有助于长安文化的复兴。

    这次展览只是一个开头,所以我们在展览画册的“序”中称它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需要更多的中青年画家加入,需要大家都要有一个振兴中国文化和“长安精神”的信念,紧密联系、相互扶持,共同实现这一目标,无愧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画展,不仅希望参展的15位学院派青年画家团结起来,也更希望这些风华正茂的中青年画家,一起切磋交流,共同进步,形成巨大的团体力量,将陕西国画新一代中青年的创作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为何戏称“新院体组合”

                           画风各异  追求相同

    此次画展被众人誉为“新院体组合”,但王锐认为,从学术角度来说,这只是个戏称,是大家聊天讨论时说的一个称呼。此次画展中,参展画家除了来自艺术院校,就是各个画院,都是年轻人,有些还不为大家所熟悉,所以戏称“新院体组合”,但这并不是代表一种新的绘画主张而提出的新概念。

    这些画家有的是省、市画院的专职画家;有的虽然年轻但已事业有成,如策展者之一杨兵现为碑林博物馆馆员、兼任力邦艺术港艺术总监和《艺术典藏》杂志总监,他的山水画在“固守与流变”中对中国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索。画家崔伟刚现为陕西美协理事、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他的画仍可看出长安画派的传承样式与自己的变化。王洪涛的人物画在较为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有着扎实的基本功。画家江锦世则是陕师大艺术学院的国画系主任,多年一直从事教学和国画创作。李波和白霜亮的山水画在扎实的传统基础上,各自进行了不同面貌的探索。张永红以水墨表现形式进行了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年龄最小的孙宏涛,只有30岁,他既学习过长安画派的东西,现在又在北京贾又福工作室学习,进行一些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尝试。可能大家每个人画风各异,但大家有着对国画艺术共同的执着追求。

                              高学历:实践与理论双修

                       “教学身份”:教学与创作的结合

     全国著名美术评论家张渝则谈论了另一个观点,他说,此次展览参展画家的人员构成很有特色。首先,他关注到这些画家的特殊身份,他们都分布在陕西各大艺术院校与学术研究机构,多与“教学”有关。作为一线教师和学者,他们不仅自己从事国画研究和创作,还要给学生带课,教书育人,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画家们自我创作和教学的精彩展示。例如,此次画展参展年龄最大的画家陈斌,在西安美院国画系教学已21年之久,其“禅画”别开生面,形成了自身绘画独特的语言风格。此次参展的青年画家中,有五位都曾是他的学生,并且都已经在各大艺术院校工作,具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张渝说,这些画家不是为了展览而创作,而是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信念而创作,传达出一种纯粹学术性、高艺术性、原创精神的品质。这在当下一些画家追求功利、画展多如牛毛的今天,这种具有高水准的“清新的学术之风”的展览就特别珍贵。

    另外,参展画家学历很高,基本是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如画家王锐、田荣军、王珊等,都是西安美院的美术学博士研究生。他们多年不仅从事国画创作,还进行了较高层次的国画理论研究。王锐的花鸟画注重对诗情画意的理解,擅长运用传统文人画的笔墨形式,结合对当代生活的认识来表达隽永雅致的花鸟画境界;王珊的山水画清秀雅致,对传统有着较深的理解;田荣军的山水则较多保留了其老师陈国勇的语言形式。同时,在国画理论研究上,如王锐则师从当代知名学者、博士生导师李青教授,他的博士论文对中国丝绸之路古陶瓷图案的绘画美学有着新颖而深刻的研究,当他将这些理论心得融入国画创作后,他的国画创作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鲜明的的自身风格和独树一帜的面貌。

                                  “师傅带徒弟”并不过时

                             美术教育“传承”模式的新探讨

    此次画展,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模式的讨论。画展中,有三位年青画家的父辈是陕西美术界的元老和知名画家,自幼受家庭熏陶,有家学的渊源。如画家苗壮,父亲苗重安是原省国画院院长、著名山水画家,他的绘画比较注重传统笔墨与个人感受的传达。画家江天,父亲江文湛是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著名花鸟画家,而他的绘画展示了对水墨山水的探索;画家徐鸿延,父亲徐义生是原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著名山水画家,她的山水走的仍是其父辈的样式。

   评论家张渝介绍,从中西方的比较来看,中国画的传统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师傅带徒弟”,而不像西方美术教学中那样讲究科学和条理。自古以来,中国艺术史上就有诸多精彩的实例,向人们展示了这种精彩的“传承”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次画展的另一个意义,在于显现出一种客观存在:除了美术学院“师生传授”这样现代的教学模式外,中国画传承中,“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依然存在着优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这个话题,值得当代美术教育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作者:李梅)

    本文共分 1 页    

  相关评论

评论人:Amber    评论时间:2025/3/25
The portrait rights dispute caused by flat chested sex dolls is rewriting the practi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In a case in Seoul in 2024, a female plaintiff discovered that a life size sex doll manufacturer had stolen her social media photos to generate a 3D model. Although the breast size was chang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flat chested sex doll, the facial recognition match was still 91%.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urt used the concept of "digital body rights" to rule on compensation, which provided a new path for the rights protection of 23 million Internet celebrities. But the dark side emerged: the "deep face replacement" service of life size sex dolls appeared on the black market, which can arbitrarily splice the facial and body data of female public figures. The existing law has a regulatory blind spot for such technical crimes.

评论人:Amber    评论时间:2025/3/25
torso sex doll

评论人:Amber    评论时间:2025/3/25
The portrait rights dispute caused by flat chested sex dolls is rewriting the practi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In a case in Seoul in 2024, a female plaintiff discovered that a [url=https://www.sexdollpartner.com/collections/life-size-sex-doll]life size sex doll[/url] manufacturer had stolen her social media photos to generate a 3D model. Although the breast size was chang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url=https://www.sexdollpartner.com/collections/flat-chested-sex-doll]flat chested sex doll[/url], the facial recognition match was still 91%.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urt used the concept of "digital body rights" to rule on compensation, which provided a new path for the rights protection of 23 million Internet celebrities. But the dark side emerged: the "deep face replacement" service of life size sex dolls appeared on the black market, which can arbitrarily splice the facial and body data of female public figures. The existing law has a regulatory blind spot for such technical crimes.

评论人:渐渐    评论时间:2021/3/18
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三条 福彩双色球:“对多部法律中涉及同类事项的个别条款进行修改 澳洲幸运20,一并提出法律案的,经委员长会议决定 幸运飞艇,可以合并表决,也可以分别表决。”

评论人:王晓微    评论时间:2021/2/16
幸运飞艇 十一运夺金 幸运时时彩

评论呢称:
 评论内容:
     
相关新闻      
  致精微 感悟动物之间的灵性——王诚陶瓷艺术赏析 [ 2023/8/15 ]
  胡玲:醉心陶艺 酿得芬芳 [ 2023/8/25 ]
  海上丝绸之路专家学者齐聚长沙 共商遗产保护助力申遗 [ 2022/11/25 ]
  匠心编柳 妙手生花(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 2022/9/27 ]
  刘东风水大师 精研风水命理帮人排忧解难 [ 2022/1/14 ]
  诗词界的“山海情”——古体诗集《山海颂》新书出版 [ 2021/9/23 ]
非遗文化       
该栏目下暂时没有分类
最新资讯        
麦宿手造举办唐卡艺术交流活动,推...
音乐剧《大田》晋京献演:当田垄故...
笔墨绘就父爱——记1983年父亲陪我...
建设书香企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20...
“乘国航·阅世界”第二期启航:世...
AI赋能的文化解压潮玩——火小义好...
越读,越AI读:华为阅读用科技重新...
延安酒创新共荣共享会:AI赋能传统...
名家推介 查看更多      
王永健
莫言
苏长陆
杨勇
王涛
李玉田
网站首页  |  商务合作  |  加入收藏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找回密码  |  人才招聘  |  人才策略  |  返回顶部
 
文化研究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画院动态
艺术领域
政策法规
 
名家荟萃
名家推介
名家专访
名家作品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非遗文化
文化活动
文化刊物
 
书画收藏
文化超市
文化视频
文化时评
传统文化
文化赛事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中国文化研究网  中国文化研究网  2010-2025  版权所有  禁止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制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15561号-1   联系电话(TEL):64813409/64813408   地址(ADD):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