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名家荟萃 传统文化 文化刊物 文化活动 艺术收藏 非遗文化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地方分站
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沧溟墨典出版 画论再谱新篇——《宋明远海水画谱》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5/5/9 阅读:4448次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网 双击自动滚屏

5月7日,“沧溟墨典-宋明远作品展暨《宋明远海水画谱》首发式”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馆隆重举行。

图片1.png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人美美术馆承办,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协办。共展出《宋明远海水画谱》部分原作及其代表性水墨海洋画作品156件,全景式呈现其深耕中国海洋画领域的艺术成果。

图片2.png

开幕式现场2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人民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李红强,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荣誉理事长李素丽,国家信访局原副局长卫金木,海南省美协主席阮江华,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远,文旅部中外交流中心副主任宋伟, 宋明远先生家乡大连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王嵬,瓦房店市文联主席王升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图片3.png

余声主持

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磊,金城出版社总编辑、社长王舒毅,燕京书画社社长石占成,《瑞丽》杂志社社长陈业进,《中外文旅交流》杂志社主编张立,《中国书画》杂志社艺术中心主任尤德民,中国楹联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剑波,荣宝斋有限公司书画部总经理李德良,中国国创会国际文化交流与研究中心主任杨晓东,长江文化促进会对外联络部副主任宋涛,中华网总编辑慈藏之,新华网新媒体中心主任熊永传,中华茶文化全球推广大刘峰,著名雕塑家高孝午,紫金国际矿业公司董事长丘伟东,致远投资张耘等各界人士近百人出席活动。

图片4.png

王远致辞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远在致辞中谈到,《宋明远海水画谱》作为系统性的创作方法与艺术实践的集成,将传统笔墨与当代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尝试,既是对水墨语言表现力的有效延伸,也为艺术创作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范式。为后学者和研究者理解海洋画这一新兴画科的发展脉络提供了欣赏与研究基础。

图片5.png

徐里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在致辞中强调,我们是海洋大国,怎样认识大海、走向大海、海洋的性格、海洋的特点、甚至是每分每秒它都不同,海洋画学科的建立确实是我们的一个课题。宋先生版画、年画、油画做了很多的探索,近几十年主要是研究大海。如果没有胸襟,没有境界,没有家国情怀,没有创新创造,就没有这本书的出版和这些作品的价值。我们说一个画家值得社会、值得大家去尊敬,就在于他去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传承历史同时还要创造历史,走向未来,还要在他的这个时代能够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宋先生有家国情怀,守正创新,既是坚持传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今天这个展览跟所有展览都不一样,它提供了一个范式、一个范本、一种形式、一种语言,当然更是画家的一种温度、情感和情怀。所以不要用很多溢美之辞来说宋先生,宋先生把作品摆在这就行了。因为大家能够零距离的感受到宋先生他的用心。他用几十年要把这些范图、范式以及海洋的这些性格特点给搞明白了。宋先生如果没有深入生活,没有源于生活,没有接近海洋,不跟大海打交道,不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尤其是我们这个海洋的沿线,就不可能画出这些作品。宋先生作为一个艺术家,有博大的胸襟,有饱满的热情和强大的生命力,去挑战像大海一样不可能的事,终会成功。

图片6.png

阮江华致辞

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阮江华在致辞中向宋明远先生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希望宋明远先生所引领的“海洋画派”与海南本土孕育的“海南画派”未来能深化合作,共同搭建海洋主题创作的研究平台,推动写生采风、学术研讨、人才互育等深度联动,共绘新时代的“海上丝路”画卷,让“海南画派”的椰风海韵与“海洋画派”的浩瀚气象交相辉映,为中国美术的多元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图片7.png

王升致辞

瓦房店市文联主席王升在讲话中,代表家乡人民向宋明远先生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同时感谢多年来给予宋明远先生事业支持的各级单位及领导和同仁们。并表示将继续支持宋明远先生的海洋艺术事业不断发展,取得更大成绩。

图片8.png

宋明远致辞

宋明远先生在致辞中向给予他支持的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等人员表示感谢,将继续在中国海洋画的领域深耕,不断探索创新,争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并指导创作,关注中国海洋画的发展。

图片9.png

李红强先生颁发证书

开幕式上,宋明远先生向人民美术出版社捐赠了作品《沧溟墨典之巨浪》(136×68cm)。人民美术出版社李红强向宋明远先生颁发收藏证书。

图片10.png

新书揭幕

由胡振民、李红强、徐里、李素丽、卫金木、阮江华、王仲、王镛、王升等嘉宾与宋明远先生共同为新书揭幕。

开幕式后,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二楼会议室举行了《宋明远海水画谱》学术研讨会。

图片11.png

研讨会全景

参加研讨会的有《美术》杂志原主编王仲,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阮江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罗世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中国美术馆学术部主任裔萼,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邵晓峰等。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于洋主持。

图片12.png

于洋先生开场谈到,宋明远先生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和代表性的画家,倾尽一生的精力来画海洋。早期从事版画、水彩画、油画、宣传画、年画的创作,包括漫画宋老都有涉及,我当时在他的工作室看了之后是惊讶和惊喜的。这样的一位艺术造诣如此全面又非常的用功勤奋的老先生,特别是他的多本文集,以往多次的活动,包括他以往在各地办海洋画派的沧海颂展览,包括今天我们这场活动,让我想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今天这样的一位老画家是如何做到让海洋这个主题从传统的山水画的树石皴法融入到海水画中去,融合了印象派和欧洲现代绘画的一些构图光色特点去表现的,以及宋老画海的时代性意义和带来的哲思,这些都是对宋明远先生海洋主题特别重要的一些话题。

图片13.png

王仲先生发言

著名美术理论家、《美术》杂志前主编王仲先生发言指出,宋先生的艺术道路很不平凡。早期搞版画、年画、水彩、油画,他的后半生主要精力都集中到海洋画创作上来。现在88岁高龄,不忘初心,他是我们新中国培养的一代优秀艺术家,他的艺术追求、美学追求、艺术理念非常单纯而执着,而且一直没有改变。所以在每个阶段他都做出了很优秀的成绩。宋先生在画海上做出的成绩是时代使然、历史使然。这些也是我们美术史上很可喜可贺的。宋先生是非常勤奋的、一个人品非常高尚的、一个尊重艺术规律的大家。踏踏实实的按照艺术规律向前推进,所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的艺术成果。今天我来参加这个研讨会,我也是为宋先生的艺术生涯做出的成绩表示高兴并祝贺。

图片14.png

陈传席先生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理论家陈传席先生谈到,绘画必须要有三个特色才能在历史上站住脚。第一个是民族特色,第二个是现代特色,第三个是个人特色。民族特色,你必须是中国的,宋明远先生画的海洋,是中国画性质的,是中国的。第二个要有现代特色,马远的水是宋代的水,全是线条的,宋明远先生画的水很有现代感,他的浪花、波涛等,有明暗、块面等,当然也有线条,承古开今,具有现代特色。第三是个人特色,山水画靠山不靠水,全画山,不画水。宋明远先生开创了靠水不靠山的先河,全画水,不画山。

图片15.png

王镛先生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先生发言谈到,宋先生他是把水的透明感、光感、明暗感表现的非常强烈,突破了传统线条的变化,这首先是一大贡献。水墨的韵味始终没有放弃,不管明暗、光影如何变化,看到的还是水墨氤氲的感觉特别强烈。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技法当中表现了中国画传统的抒情写意精神,通过对海洋的深入观察,用抒情写意来呈现诗性的海洋,这是他的另一项贡献。

图片16.png

罗世平先生发言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罗世平先生谈到,画谱的出版首先是对中国画传统空缺的填补。作为一个画谱不易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要有画理,二是要有画法。所以理法这两点才能构成一个学科。这是一本可以进入中国画学体系当中的很有贡献的画理画法俱全的书。古人为什么很少去碰海,宋代马远还有一些人,都是传统山水画的理法体系,没有突破,没有真正面向大海,传达海的精神,气貌、特征,也没有海洋的审美和气象在里面,如果说有意义的话,宋明远先生的意义就在于他开创了一个新的画学,在中国原有画学传统当中增加了一个新的篇章,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图片17.png

尚辉先生发言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先生发言中谈到,宋明远先生用画海洋的方式来填补中国山水画的空白,是挑战古人的,我很敬佩。画海水从近景到中景和远景很难呈现,完全画水在传统山水画里面缺少足够的技巧和方法。这两点对画海洋来说都是困难重重,宋明远先生做出了贡献。宋明远先生从天体物理学、流体力学等多角度研究海洋,深海取景,也运用了画云的方法,也通过画海水来道法,来法道,这也是中国画学深刻的哲学内涵。我希望看到宋先生通过画海洋反映社会剧烈的冲突和变革,通过海洋来折射人在逆境和困境中如何获得一种突破,张扬来自水的内在的精神和魅力。

图片18.png

邵晓峰先生发言

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邵晓峰先生发言从题材的拓展、技法的创造、意境的延伸三个方面做了阐述。称之为第一本海水画谱是当之无愧的,到今天为止我们没有看到第二个人有这么丰富的题材的拓展。第二方面是技法的创造,这五百件作品技法当中,有十多种技法围绕着海水来生成。有大量意境的营造,把大海如诗如画如醉如梦的意境展现得变化多端。

图片19.png

裔萼发言

中国美术馆学术部主任裔萼发言强调,宋老从80年代后期以海洋为主要创作对象,深耕40年,他巨大的学术定力和勇气非常值得我们钦佩。他以海洋为主题的创作,让我看到了他的雄强之气、壮阔之美和家国之情,这三点就是硬核。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文化复兴大的时代背景下,把大海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来寄托情感,我觉得他找得很准。这个画谱的首发,是对传统笔墨语言的一种拓展和突破,是非常难得的。他的作品最打动人的是表现力更强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与他个人博大胸襟和高远志向特别合拍,与他气质禀赋相合,同时也在作品中注入更强烈的人文关怀。

图片20.png

陈明先生发言

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先生发言中指出,《宋明远海水画谱》是对传统海水空白的填补,宋先生有他的开拓之功,对于当代水墨海水画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给我们带来水墨语言上的探索和呈现是具有开创性的。宋老作品中的正大气象正是汉唐气象,也就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说的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作为一个海洋强国,向海图强的理念在里面,我们应该有气吞海内面向世界的气势。这种气势用水墨的方式、以海水的主题表现出来,我觉得恰到好处。

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际江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北京大学教授丁宁、大连美协顾问王嵬、海南省美协理委会副主任李孟伦、 海南师大美术馆馆长海晓龙、《中国书画》杂志社艺术中心主任尤德民、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郭文伟等也在研讨会上做了发言。

研讨会专家一致认为,《宋明远海水画谱》的诞生,填补了水墨表现海洋这一历史性空白。这部凝聚宋明远先生心血、集四十年探索水墨海洋画艺术精粹的鸿篇巨制,不仅是中国画史上首部大型系统研究海水表现的专题画谱,更标志着海洋画科从实践探索走向理论自觉的关键转折,成为解码中国水墨表现海洋、重构东方海洋美学的关键典藏,为后世树立了一座新的艺术丰碑。相信在宋明远先生引领下,中国海洋画艺术将在未来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吸引更多人投身海洋画创作,推动这一艺术形式不断创新与发展,为中国绘画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与活力。

    本文共分 1 页    

  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任何评论

评论呢称:
 评论内容:
     
相关新闻      
  沧溟墨典出版 画论再谱新篇——《宋明远海水画谱》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 [ 2025/5/9 ]
  抓紧!“非遗焕新彩 国潮盈安康”大赛投稿即将截止 [ 2025/3/11 ]
  18年封藏盛典焕新表达,泸州老窖致敬浓香出海百年征程 [ 2025/3/3 ]
  传承下一代“国学智慧育婴拍经” [ 2025/2/17 ]
  来自四十年前的一方急就章 [ 2025/2/5 ]
  非遗年味满溢,与鸿蒙原生应用一起探索别样非遗春节 [ 2025/1/28 ]
新闻资讯       
头条报道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艺术领域
政策法规
最新资讯        
沧溟墨典出版 画论再谱新篇——《宋...
五一狂欢盛景!【城市色彩档案】弘...
麦宿手造举办唐卡艺术交流活动,推...
音乐剧《大田》晋京献演:当田垄故...
笔墨绘就父爱——记1983年父亲陪我...
建设书香企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20...
“乘国航·阅世界”第二期启航:世...
AI赋能的文化解压潮玩——火小义好...
名家推介 查看更多      
王永健
莫言
苏长陆
杨勇
王涛
李玉田
网站首页  |  商务合作  |  加入收藏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找回密码  |  人才招聘  |  人才策略  |  返回顶部
 
文化研究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画院动态
艺术领域
政策法规
 
名家荟萃
名家推介
名家专访
名家作品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非遗文化
文化活动
文化刊物
 
书画收藏
文化超市
文化视频
文化时评
传统文化
文化赛事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中国文化研究网  中国文化研究网  2010-2025  版权所有  禁止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制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15561号-1   联系电话(TEL):64813409/64813408   地址(ADD):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