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名家荟萃 传统文化 文化刊物 文化活动 艺术收藏 非遗文化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地方分站
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山西面食背后的朴素生活哲学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4/9/5 阅读:3455次 来源:新华社 双击自动滚屏

  新华社太原9月4日电(记者王怡静、张哲)在山西人的童年记忆中,总有这样一个场景:用大漏勺从沸腾的水里捞出煮熟的面,用力颠勺、沥一沥水,浇上西红柿鸡蛋卤,倒上醋,再擦点黄瓜丝,“吸溜吸溜”一气儿吃完。吃面,是山西孩子一天中最期待的环节。为什么山西人总是对“面”情有独钟呢?

  在山西,有“一样面百样吃、一样面百样做、一样面百样卤”的说法。面食被吃出了情怀、吃出了花样,背后是山西人的朴素生活哲学。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西整体地处黄土高原,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1500米以上,山地多平原少,多旱、少水、气温低,这样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得山西境内很多地方不适宜水稻和蔬菜的生长,但盛产小麦、高粱、大麦、荞麦、玉米、小米等耐旱的农作物。在“小杂粮王国”山西,小杂粮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1/10,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近1/3,谷子、杂豆、莜麦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图为面点“烧麦”。新华社记者 王怡静 摄

  在少米少蔬菜以及在过去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山西人开始在“面”上下功夫。“削、剔、拨、擦、抿”等30多种做面技法,辅以蒸、煎、烤、炒、烩、炸、拌、焖等烹饪方法,“变幻”出了上千种面食。除了最脍炙人口的刀削面以外,剔尖、红面擦尖、沾片子等也无一不被人们所喜爱,小孩们则更爱吃有趣又好吃的“猫耳朵”“莜面鱼鱼”等趣味面食,逢年过节时,长辈们还会做各种各样的花馍以备宴席。

  千样面食背后,也有千样故事。

  夹心面是一种小麦面裹高粱面的山西独有的面食,外表看起来是小麦面粉的白色,但内里却是高粱面的红色。“在以前物资匮乏的时候,吃白面(小麦面)是日子过得比较好的象征,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家而言,如果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都是吃红面(高粱面)。有的人家就把红面裹在白面里,为了显示自己家日子过得挺好,也算是一种苦中作乐吧。”山西会馆面食博物馆文旅总监李琨说。“到今天,已经是‘仓廪实’,白面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大家吃这种面的目的已经变成为了营养均衡,特意摄入一些粗粮了。”

图为夹心面。新华社记者 王怡静 摄

  关于剪刀面的故事很动人——“‘剪子面,两头尖,吃到肚里胃不酸’。相传剪刀面是以前乔家大院的乔贵发走西口的时候,留在家里的妻子为丈夫裁剪衣服,由于过于思念丈夫,一走神就把剪刀也带到了厨房里,于是便有了剪子面。‘胃不酸’,其实也是‘心不酸’。”李琨说。剪刀面一般用来做汤面,配蔬菜吃,也有着希望家人安康的寄托。

图为剪刀面制作过程。新华社记者 王怡静 摄

  关于“清徐沾片子”则是一个节俭的故事。沾片子是一种以各种蔬菜蘸面煮食的面食,也被称为菜疙瘩、蘸尖尖或拖叶子。为了避免浪费家里剩的面粉、蔬菜,农民们下地干活儿前,会将各种蔬菜切成薄片,然后用面粉和水调成的面糊包裹,放入水中煮熟。以前没有太多可食用的蔬菜,“沾片子”多用玉谷叶或其他野菜,现在则出现了“沾豆角”“沾土豆”“沾茄子”等新吃法。

  “咥”碗山西面,最抚山西胃。山西面食,不仅仅是一碗简单的面,更一种生活态度、文化传承、情感寄托。

    本文共分 1 页    

  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任何评论

评论呢称:
 评论内容:
     
相关新闻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艺无止境”王小静书法展在甘肃美术馆开幕 [ 2024/10/12 ]
  编辑精选免费看,华为阅读让电子阅读更“香”了 [ 2024/10/9 ]
  千秋盛世,民族之路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建院30周年庆典仪式顺利举行 [ 2024/9/29 ]
  百亿赠书计划开启,华为阅读为用户打造“随身便携图书馆” [ 2024/9/29 ]
  广东时装周携手广州国际轻纺城评选十家非遗品牌 广州巨隆纺织获此殊荣 [ 2024/9/26 ]
  华为阅读启动“百亿赠书计划”,畅销好书免费送! [ 2024/9/25 ]
新闻资讯       
头条报道
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艺术领域
政策法规
最新资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
编辑精选免费看,华为阅读让电子阅...
特色鲜明 玉树藏文化的深厚意蕴与...
千秋盛世,民族之路 北京中华民族博...
百亿赠书计划开启,华为阅读为用户...
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助推红色文旅发展...
广东时装周携手广州国际轻纺城评选...
华为阅读启动“百亿赠书计划”,畅...
名家推介 查看更多      
王永健
莫言
苏长陆
杨勇
王涛
李玉田
网站首页  |  商务合作  |  加入收藏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找回密码  |  人才招聘  |  人才策略  |  返回顶部
 
文化研究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领导致辞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画院动态
艺术领域
政策法规
 
名家荟萃
名家推介
名家专访
名家作品
 
文化战略
文化资源
非遗文化
文化活动
文化刊物
 
书画收藏
文化超市
文化视频
文化时评
传统文化
文化赛事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中国文化研究网  中国文化研究网  2010-2024  版权所有  禁止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制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15561号-1   联系电话(TEL):64813409/64813408   地址(ADD):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